简介:
杨波,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文学硕士。男,1979年5月生,贵州凤冈人。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第三届、第四届贵州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金贵奖”评委,研究方向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主持省部级重点项目1项,厅级项目4项,在《当代文坛》、《华中学术》、《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定位、方向和目标。
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个育人根本,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需求为落脚点,落实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作为“基础性、战略性”的发展定位,以高质量人才输出支撑高质量教育体系。
以产出为导向,建设一流专业。做好专业建设顶层设计,建设好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抓好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认证整改,保持广电、汉语言文学专业比较优势,打造一流的汉教、广编专业。优化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专业设计能力,以及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度、影响力。修订完善各专业教学大纲,提升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要求、教学大纲的融合度和统一度,充分发挥三者对人才培养的指挥棒作用。同时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职前职后”教育联动发展。以此为基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回应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强省的需求。
以金课为引领,建设高水平课程。加快各专业课程建设进度和力度,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一批精品课、教学团队等,打造金课,实现各领域的教学资源、教学水平和谐发展,落实好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科学论断。继续发挥青教赛、教学创新大赛的比较优势,培养“金师”“名师”。
以四化为方向,建设高效率团队。坚持“精细化、过程化、目标化、全员化”方向,健全和优化教学管理、教学督导体制机制,形成规范高效、保障有力的教学运行体系,突出教学中心地位。
我们要深刻把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要求,正确评估学科现状,把握学科发展规律,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凝练方向,推进顶层设计。放眼全国,立足贵州,以点带面布局学科建设,以学科方向聚集科研力量,以地方需求展开社会服务,激发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新活力。在“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做好学科点建设,立足贵州做研究、找特色,放眼全国看差距、明方向,建设“小而特、小而优”的科研团队,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奉献力量。
集聚人才,激发创新活力。进一步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为师生课题申报、创新创业训练、成果发表提供帮助,精心营构“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的人才成长环境,精心呵护文传学院四十年沉淀下来的优良传统,保持、延续好的文脉,开拓、创造新的图景,为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集聚人才,创造业绩。
建好平台,打造发展特色。充分利用好、建设好华文教育基地、语言文字基地、审美文化示范基地等平台,巩固既有优势,努力打造自身特色,提升学科发展、学院发展的辨识度和竞争力。
锦年又锦时,盛世迎盛会。走过四十不惑的文传学院,将不忘既往、不畏将来,实干实为、笃行不怠,用高质量专业建设、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支撑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
文/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