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贵州:【今今说事儿】跨越山海,这是属于东盟教育周的独家记忆!

时间:2018-07-28 22:28  点击:
2008年7月26日,在贵阳庆祝我1岁生日时,吸引了来自东盟与中国的400余名教育界代表,众多嘉宾当天在生日会上共同许愿:“携手共创新世纪中国与东盟教育合作伙伴关系”,从那天起,跨越山海,共同筑梦的独家记忆之路开始打开。今年,我与贵阳这座城市已经结下了整整11年的情谊。

11年成长路

一秩繁花开

一路学习

一路摸索

贵州教育山门打开

走向开放前沿

越来越多的东盟学子留学贵州

爱上中国文化

 


  今天,这份独家记忆正以更加专业,持续创新的各种论坛愈发影响深远。权威专家,高校校长论道持续上演更多的精彩瞬间。

  此时此刻,今今最想为你讲述的是未来回忆今天的独家记忆。

 


【最情怀】

海内外七十多所学校聚焦华文教育

“播种使者”共议“留根工程”


  7月27日,由贵州师范学院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华文教育学校校长论坛如期召开,来自海内外华文教育机构的专家围绕“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华文教育主题展开了经验交流。


  华文教育被形象地比作华侨华人社会和谐发展与繁荣进步的“希望工程”,是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承与弘扬的“留根工程”,对海外华人华侨在当地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播种使者”共议“留根工程”,是这次海内外华文学校校长相聚贵阳的共同心愿。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的根在中国。我们的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每个中国人如果向上追溯自己的家族谱系,都会发现那是一张交织繁盛的图谱。海内外华文校长相聚今日论坛,正是这份深植于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和血脉当中的寻根情怀,这不仅仅是羁鸟倦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思乡和怀旧。更是通过这样的论坛交流分享教学经验,研讨教学问题,增进与东盟国家及世界各地的华文学校的感情和认同,在华文教师的授课中才能让华裔青少年对祖国有直观的了解和认识。

 

贵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石培新


  贵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石培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3年来,我们承办海外华裔子弟到中国来参加冬令营、夏令营、秋令营、然后又开始寻根之旅,目前已经有600个这样的小孩走进贵州,来感受多彩贵州,感受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来热爱并认同中华文化,能够有根的意识存在。”

  除此之外,贵州师范学院还承担培训全球华文教师的任务,目前已经培训了180名全球的华文教师,同时还从本校选拔优秀的老师和学生到华文教育学校去传播华文教育。

  《论语》有言: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四书五经,老子庄子,唐诗宋词……中国人的精神就通过这绵延千载的经典而承继下来,发展华文教育,传承中华文化经典,以这样的经典,教化一代代子孙。试想,当海内外华裔青少年都会讲中文,懂得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今天他们对构筑华文教育美好的愿景,若干年后必将是最幸福的独家记忆。

【最务实】

中国—东盟大学校长对话

创新交流培养国际化人才


  中国-东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校长论坛上,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名教育界专家学者希望能够共同深入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方法,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共同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年轻人才,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共同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教育合作。论坛上,高等院校校长相互交流,根据自己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对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高等教育、创新高等教育机制等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在许多领域形成了共识。

 

泰国国际双语学校校长Amornrat


  泰国国际双语学校校长Amornrat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这样说:“人类通过文化等交流,彼此之间就建立起了关系和联系,我和你是很好的朋友,这样对社会的和平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教育方面的交流没有牵扯到利益关系,教育无国界。文化交流带来两国最直接的好处,各方高校的校长来参加,就会让各高校的思想在这里碰撞,其他学校可以在这里汲取经验,回去之后进行延伸,让自己得到更长足的发展。就好像是开了自己的眼界一样。“

  “通过这样的平台,对贵州的对外开放,促进贵州多元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教育则是最大的受益者,随着贵州教育山门的打开,整个带动将是全方位的。”贵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石培新说。

  今今认为,各家高校整合资源,抱团出海,不仅提升了合作品牌,更加固了协作机制,为构建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再创“辉煌十年”作出了新贡献。

  在推动校际联动的同时,交流周还为中国和东盟各国知名高校校长共商务实合作搭建了平台,形成了多个校际合作共识,更加强化务实合作。而这些多边多赢的局面是留给我们最实在的独家记忆。

【最浪漫】

一群东盟留学生在贵州的故事

“酸汤鱼、丝娃娃的滋味,都是我深爱的味道”

  哈萨克斯坦女孩梅花现在就读贵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为了来中国,哈萨克斯坦女孩梅花曾苦练两年汉语,2017年,她顺利进入贵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第十一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式上,梅花将和其他9名留学生一起为3000多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嘉宾们共同演绎一个中国传统戏剧节目。

  在贵州大学留学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梅花觉得新奇和惊喜。饮食上一直吃不惯辣椒的她,倒是对贵阳特色小吃丝娃娃和酸汤鱼情有独钟。与家乡嗜咸嗜酸的口味不同,这一张张轻薄的面皮包裹出的纯正贵阳味儿深深地俘虏了梅花的味蕾。

  旅行也是她的一大爱好。在中国朋友的带领下,梅花已经转悠了贵州的许多地方,茅台镇、黄果树、织金洞……宜人的气候、独特的景观让这个来自中亚的女孩赞叹不已。

  接受记者采访时,她由衷说到,毕业以后要结合在中国的所学所长,尽力为中哈合作关系贡献一份力量。

  “爽爽天气,火辣饮食,爱上贵州独特的味道。”

  陈小黄是去年来到贵州大学读研的柬埔寨留学生,经过一年的语言学习,她已经顺利完成了中文五级的考试,正式修读国际贸易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在这一年多时间里,陈小黄不仅能把中文学会说好,口味上也变成了半个地道的贵州人。

  说到与贵州大学的缘分,陈小黄告诉记者,这还要从“第十届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式的一首预热歌曲《贵州恋歌》来说起。正是因为这首歌,让从小喜欢中文歌曲的她脑海里对贵州充满无限向往,从而决定申报贵州大学学习中文,并且还幸运的获得了中国政府奖学金。而让她更没想到的是,虽然现在还没毕业,但落户在柬埔寨的中国企业已经向她抛出了“橄榄枝”。未来将会继续学好中文,慢慢感受贵州浓郁民族风情。


  从2013至2015年,东盟国家来黔留学生超过了5800人次,较前五年增长了10倍。贵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石培新说,“我觉得东盟教育交流周越来越有意义,对于贵州来说,特别是对教育发展的推动越来越大,因为现在参与的面越来越广,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受益的师生越来越多,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们去年有20个留学生,今年要扩大50个。”

  教育搭台,文化唱戏,东盟学子留学贵州,爱上贵州。这是一段求学之旅的独家记忆。

  心相通,情相近。人文交流,从来不是可有可无,虚无缥缈的,而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保持中国-东盟友谊长青之树,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这些交流周上的铭刻都是未来不可磨灭的独家记忆。

  或许多年以后,当摸摸鬓角的几丝白发的你回忆起今天各大论坛观点碰撞和交锋的场景、思想光芒交汇的场景,笑靥如花,那是彼时留下的,除了记忆,还有属于自己教育交流周上永远的纪念笑容。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站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上,让我们携手共建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的人文之桥、播洒正能量,为实现地区和平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请相信,希望永远在前方,梦想的旅程永远没有休止。中国与东盟继续牵手,走向更璀璨的明天。

贵报传媒全媒体记者 何永利

  编辑 胡锐

  编审 李劼

阅读地址:http://jgz.app.todayguizhou.com/news/news-news_detail-news_id-11515114908093.html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活动日历
温馨提示

欢迎广大师生对学校网站的功能、栏目、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联 系 人:杨晓含

联系电话:85816683

电子邮箱:xcb@gznc.edu.cn

  • 精彩推荐
  •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