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探究来自远古的传承

时间:2019-03-08 18:33  点击: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贵州傩戏文化研究》(刘大泯、王义著)一书。

傩戏被誉为中国的戏剧活化石,是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傩是源于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古人类在原始社会中的图腾及祖先崇拜的展现,属于世界性的泛文化范畴。在商代时,傩戏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用以驱鬼逐疫的仪式,先秦时期已有与今天类似的巫歌傩舞。之后又在祭神的功能外增加了一些娱乐的因素,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丰富,形成了不同的表演流派。宋朝之后在中原曾经盛行的傩文化日渐衰落,却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等边远地区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发展着传承着。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全省有48个少数民族,其中有18个世居民族。在历史的长河里,贵州各民族在迁徙流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状况,在其它地方已经消失的一些古老的传统文化元素在贵州保存得很好,而最为丰富的便是傩戏文化资源。全省多个县市傩戏文化资源荣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德江县还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傩戏之乡。

贵州傩文化系列在复原历史方面有着其他任何档案、文献资料无法取代的价值。从历史记录的广度而言,贵州傩文化系列提供了相当广阔的空间。在贵州的许多村子里,村民们直到现在依然相信跳傩后可以全年无病、五谷丰登、平安幸福。跳傩的时间也有严格的规定,除了在庙宇祠堂等公共场所举行跳傩的仪式外,有时还会跳到家家户户。对于人类的活动,即使再详细的文献、档案,也只能记录其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缺少有血有肉的个案记录。贵州延续2000多年的傩戏表演文化提供了鲜活的人文资料,补偿了文献研究的不足与遗憾。

傩戏是傩文化的载体。正如作者在《贵州傩戏文化研究》书中指出的,“贵州傩戏文化艺术,由于表现出较重的巫的成分及众多神灵的形式,因而被认为是傩文化中最为古老和完整表现形式之一,其中蕴藏大量丰富的原始戏剧文化雏形信息,是十分难得和珍贵的。”面具是傩戏艺术的重要特色,早期傩戏都戴面具,近至现代,才逐渐演化为涂面化妆表演。戴上面具是神,脱下面具是人。当地人把面具当作圣物看待,甚至不允许随便触摸。贵州傩戏中的面具艺术更古老、更具地域性,也更具原生态,如今在一些地区依然是戴着古老的面具进行表演。这些年贵州多地还发展出独具特色的“面具节”,许多外国学者也对面具颇感兴趣。

《贵州傩戏文化研究》一书,运用社会学、民族学、政治学和地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贵州傩戏文化与四川、湖南、云南、广西、重庆等省市区傩戏文化资源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了建立以贵州为中心的中国傩戏文化带的设想,作者认为建立以贵州为中心的傩戏文化带,一方面可以丰富中国西部的傩戏文化的学术研究,另一方面是为当地打造贵州傩戏文化带提供理论支撑,最终促进傩戏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附录中的贵州部分傩戏艺人小传及贵州传统傩戏剧本选,是作者在数年时间中进行的数次田野调查的结晶,也是抢救出的第一手的鲜活资料,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阅读地址:http://gz.people.com.cn/n2/2016/0823/c194831-28876828.html?from=timeline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活动日历
温馨提示

欢迎广大师生对学校网站的功能、栏目、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联 系 人:杨晓含

联系电话:85816683

电子邮箱:xcb@gznc.edu.cn

  • 精彩推荐
  •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