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印江:校农结合,看杨柳塘村“菜篮子”如何变成“钱袋子”

时间:2019-04-17 09:31  点击:

春雨贵如油,在几场春雨的洗礼之后,杨柳塘村的蔬菜基地里,莴笋、生菜等时令蔬菜大量成熟上市。一颗颗饱满的生菜绿油油的,青翠欲滴。女人们忙着收割,摘掉最外边的黄色叶子然后装袋。男人们则将已经装好的一筐筐莴笋挑到基地的大棚内集中去黄叶。

蔬菜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育苗种植到成熟上市,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自从蔬菜基地成立以来,村里的不少村民都选择在这里务工,每天工资80元。

该村村民55岁的田景霞是种菜的老把式了,去年她在蔬菜基地务工超过200天,工资接近20000元。

“我们也上了年纪,外出打工也挣不到钱。现在在家门口打工,孙子也照顾了,钱也挣了。”田井霞乐呵呵地说。

2017年,杨柳塘村成立蔬菜综合合作社,以每亩300元的价格土流转土地150亩发展蔬菜种植。并与贵州师范学院签订“校农合作”协议,订单式、规模化地向贵州师范学院食堂和市场提供优质有机蔬菜。合作社除为村民在家门口提供就业机会外,还为想要自己种植蔬菜的村民免费提供蔬菜种子,待蔬菜成熟后再按市场价进行收购,避免了“盲种”和“滞销”,村民不用到菜市场就能把蔬菜变成钱。

杨柳塘村村民熊国生自家种植的莴笋也到了成熟上市的时候,他把莴笋收割后全部卖给了合作社。

“村里面提供莴笋种子,今天我卖了五百斤给他们,不用上街去就能卖成钱,我觉得可以。我还要去拿种子种点豇豆和苦瓜。” 由于销路有保障,熊国生的蔬菜种植积极性很高。

由于村合作社采取订单式按需种植,严格把关产品质量,从根本上保证了销路,增强了村民发展种植的积极性。

“我们基地现在主要种植有莴笋、生菜、蒜苗、花菜、牛心菜等,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上市。我们主要把蔬菜卖到贵州师范学院去。然后又销售到批发市场、配送公司。”杨柳塘村主任熊益仁介绍,通过前期不断地努力,现在蔬菜的销售已不愁销路。

杨柳塘村综合开发合作社,由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村民自筹资金建成。覆盖全村181户606人,其中贫困户40户158人,集体股按“22114”模式进行分红,20%用于贫困户分红、20%作为集体经济滚动发展金、10%用于集体经济团队的奖励、10%用助学扶困、40%用于全体社员分红。仅2018年,合作社就拿出5万用于全村村民分红。

阅读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DQ4MzExOQ==&mid=2651776216&idx=4&sn=9656488e93c1e496af075edbd4c9da14&chksm=8bb7a318bcc02a0e7b7712a0c45f53836d36032a860d6099d68665e7546c13a1d4fdccb69d8c&mpshare=1&scene=23&srcid=#rd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活动日历
温馨提示

欢迎广大师生对学校网站的功能、栏目、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联 系 人:杨晓含

联系电话:85816683

电子邮箱:xcb@gznc.edu.cn

  • 精彩推荐
  •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