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同心“云”相聚,线上共谱教育情。3月2日以来,贵州师范学院线上教学开展已一月有余,疫情虽没有结束,学校师生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积极有序地开展课堂教学。为了更好地展现我校精彩纷呈的线上教学,小师开设了“线上教学巡礼”专栏,下面且看商学院专业课程思政如何引导学生在战“疫”中成长!
商学院充分利用疫情防控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事迹、先进典型、感人故事等思政育人元素,结合学院经济学、信用管理和公共关系学的专业特色,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围绕“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规则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爱与感恩教育、制度自信教育”等主题,纷纷发挥专业优势,积极主动的开展疫情防控课程思政工作。
冯伟杰博士在《信用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结合在疫情防控过程中防控物资生产中存在的“高价口罩”和“劣质口罩”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运用经济学的一些理论解释了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让学生论述从机会主义模型去探讨车企生产口罩的“高价口罩”,批判了这些现象对市场经济和人民健康的不利影响,从正面积极的角度引导学生,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经济学系系主任余艳老师在《微观经济学》的授课过程中,利用疫情期间“口罩短缺、不良商家坐地起价、出售假冒伪劣口罩等”的事实,让学生思考资源具有稀缺性,稀缺资源如何配置更有效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产业经济学》的授课过程中,让学生论述从范围经济的视角探讨车企生产口罩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口罩严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车企有能力和有责任加入生产口罩的队伍,为缓解国家疫情防护救援物资不足提供帮助,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公共关系学专业陈果老师通过雨课堂的《传播法规教程》中,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口罩停产谣言”的事件,找准传播法规专业知识与破除谣言的结合点,让同学们进行“幕弹”探讨,让大家了解谣言带来的恐慌及连带效应,理解新闻传播中传播内容真实、可信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学习的使命感。
信用管理专业付朝渊老师在《信用评级》课程中,开课就提出一个问题“疫情防控期间,如果某人隐瞒病史,则该人的信用等级会出怎怎么样的情况”进行讨论,然后引出“疫情+信用行”的“宝山区物业防疫不力,信用降低10分”“贵州公民隐瞒疫情史将纳入失信信息”等案例来让学生深刻理解企业和个人的社会责任。
公共关系学系系主任谢坚博士在《应急管理概论》课程中,为学生解读了清华大学薛澜教授为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2019年11月29日)的授课内容——“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并播放了薛教授最近的“从新冠疫情看中国应急管理现代化之路”演讲视频。结合此次疫情应急管理,比较各国对疫情的措施,谢博士引导学生们去深入了解我国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在总结我国此次抗疫的经验与成果的同时,为进一步改善应急管理体制提出自己的见解。
信用管理系系主任康振宇博士在《统计学》课程中,从全国各地的疫情数据来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结合统计数据来分析各省市防控效果的方法,坚定打赢“疫”战的信心,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我国的制度优越性。同时,结合疫情数据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统计学所起的作用,激励学生如何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挖掘出潜藏其中的有用信息。
在全国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中,商学院老师充分挖掘疫情防控期间的思政元素,多途径多角度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当中,激励商学院同学要勇于担当,知行合一,不为防疫“抗疫”添乱,积极传播正能量,积极参加在线学习,将疫情“危机”转化为思政教学的“契机”,进一步推动大学生课程思政建设改革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