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年来,贵州师范学院积极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积极开展“课程育人”行动,有效探索思政课建设与“三全育人”有机融合,不断丰富“第二课堂”内涵。以务实管用的举措、实实在在的行动,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落到实处,逐步构建起铸魂育人的“师院模式”。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的方向和路径。一年来,校党委主动积极抓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通过提高站位,综合施策,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不断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让思政课程在政治引领上与国家同向,在价值引领与时代同频。
从推动到主动联动抓牢课堂育人主阵地
校党委书记石培新参与学校学校思政集体备课(说课)教研活动
开学第一课
党委抓思政课建设是高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肩负办学治校责任的重要体现。一年来,学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其他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校党委书记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到学院调研、听课、研讨、集体备课等措施,把思政课建设抓实抓好。校长把思政课建设融入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全过程。其他校领导结合自己的分管领域,稳步推进落实思政课在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科研立项、社会实践、经费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形成了学校相关党政部门、教学院系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保障协调体系。校院两级党委全面落实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通过“开学第一课”、“书记见面会”带头深入教学一线,教育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各二级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主动作为,充分发挥校级理论宣讲团成员作用,成为全校学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有力倡导者。通过“党委书记上讲堂”抓牢课堂育人的主阵地,多措并举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网络思政、社团活动等日常工作中,把德育覆盖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在逐步完善校院两级领导听思政课、联系思政课教师等各项制度的过程中,努力推动思政课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不仅从正面回应了学生对思政课的期待,更提振了广大思政课教师上好课的信心。
从规范到示范稳步助推马院课程质量升级
疫情期间各学院党委书记开启云上思政课
教师与学生线上互动教学
一年来,校党委召开专题党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思政课建设相关工作3次。在2018年建成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组织管理、学科建设、教育教学、人才队伍建设、硬件建设、社会服务等内容提出规范性要求和评价指标,着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规范建设、科学发展。一年来我校马院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教育平台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培养平台的融合建设,通过成立石磊教授领衔的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依托工作室开展教学技能交流、学术研讨等工作。引领思政课堂鲜活生动。开展“行知论坛”等教研实践活动,以阅读分享、故事人生等让大学生身在课堂、心在课堂。依托省级教学工程项目推动课程群建设,团队已累计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15篇。同年学校所推选的3门课程均入选“贵州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好课程”序列。《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群》教改项目已获批校级一流大学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列为学校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同时,学校以建好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思政课改革的基本抓手,大力推进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在战疫期间,马院全体教师在原有的专题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发力线上课堂,探索“慕课资源自学-师生在线互动-直播精讲答疑”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综合使用超星学习通、腾讯课堂、QQ群直播、钉钉、微信互动等混合手段,开展实时互动教学,实现了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与教学内容的完美结合,进而引导广大学生是非分明,认知清晰,用科学理论的魅力说服学生、教育学生。
思政课老师作为课程改革建设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用心让思政课“有意义”又有“有意思”,自然也对改革成效最有发言权。思政课教师张玉胜老师说:“青年学子本身就有仰望星空的理论需求,因此把学生放在心上,把他们所关注的热点与成长的困惑作为课程育人的落脚点,是课让思政课有血有肉,有滋有味的关键点。以学生的获得感为中心打磨一堂优质思政课,考验的不仅仅是教师的学理深度,更重要的是育人的情感温度。在课程建设的征程中,我们用专题式教学让学生对主题聚焦,用灵活新颖的形式调动学生主体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做课堂的中心,我们就可以把思政课上成一堂生动、务实、有用的课。”
从数量到质量逐步彰显思政课实践育人成效
开展“做新时代受人敬重的好老师”行知行论坛
红色汇演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促进由“知识教育”向“知行合一”的行为教育转变,是学校确保课程效果的关键。一年来,学校积极推行整体性实践教学,着力打通“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这两大课堂,着力形成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解决好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两张皮”问题。形成了文学与传媒学院“戏剧魅影”、旅游文化学院“文化创意展”等“一院一品”特色文化活动。2019年,学校通过组织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12项,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增进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的使命自觉。让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进一步凸显了思政课的实践育人功能。2019年,学校志愿者参与数博会、省互联网+成果展、支教活动等7000余人次。“动力青春助扶贫”三下乡团队被团中央评为全国优秀实践团队。在12月16日结束的2019贵州高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能应用大赛总决赛上,我校荣获唯一一等奖,通过实践教学,我校思政课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同年我校数学与大数据学院发挥全国首批50个“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标杆作用,在“课程思政”中发力,开展“课程育人”行动,把思政内容贯穿于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各方面,结合专业课程特色,合理嵌入育人要素,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将正确的价值观传导给学生,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心同向育人格局基本形成。
新时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今后,我校将继续推进思政课程改革,积极探索思政教育新途径、新机制,不断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