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贵州师范学院:围绕“师”做文章 立足“贵”强服务

时间:2020-06-01 15:32  点击:

一所省属高校能为一个省的教师队伍建设贡献多大力量?有一个答案是: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三分之一。这是贵州师范学院成立42年来的一份成绩单。

贵州师范学院图书信息大楼

在多彩贵州这片热土上,经过贵州师范学院精心培养、培训的老师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共同谱写着贵州教育发展新篇章。

2018年5月3日,省委主要领导来到贵州师范学院调研,对学校“双创”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并提出“加强创新、拓展应用”的希望,对学校为全省培养输送大量中小学名师、名校长,致力于服务基础教育工作表示赞许,并勉励学校学子在新时代不断学习进步,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

两年多来,贵州师范学院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主要领导指示精神,立足自身实际,发挥特色优势,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蓬勃发展,服务基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取得切实成效。

时代楷模陈立群加盟贵州省名师名校长发展研究中心

“今年是贵州师范学院成立42周年,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着力增强师范类高层次人才供给能力,改善基础教育师资结构性短缺,更好服务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贵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石培新说。

“加强创新、拓展应用”

今年春季学期复学复课后,贵州师范学院的返校学生们发现,学校又多了一处“有趣”的地方——贵州省青年创新创业研究中心的服务大厅在学校宁静楼下悄悄“开张”。这里将为在校学生和贵州青年提供创新创业的线上线下辅导培训、青创沙龙等服务。

学校代表队在第四届贵州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喜获佳绩

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贵州师范学院根据市场动态,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切实增强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学校也先后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和贵州省双创示范基地。

“加强创新、拓展应用”,省委主要领导给学校创新创业工作提出了的指示和殷切希望,深深烙印在学校师生的日常教学活动中。

牢记嘱托,贵州师范学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土壤,取得了较好成果:“智电创客”团队获评全国大学生50支“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在全国“互联网+”“创青春”等赛事中成绩为西南地区师范类高校最好成绩,居贵州省高校前列;获批自主专利发明40项,注册企业7家,获5家高新技术企业,学生成功创业达200余人。在2019年公布的中国大学创业竞争力排行榜中,名列全国126位,居于全省高校第2位。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关键是要抓好实践育人这一环节。2018年3月,贵州师范学院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以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下具备双创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服务贵州地方经济发展;2019年10月,贵州师范学院启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公开遴选新生进入“雏鹰计划”创新实验班学习,探索拔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双创学院教师在虚拟课堂讲课

“创新创业不是做虚无缥缈的妄想,而是要激发新时代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以青春之奋斗领航民族之振兴。”贵州师范学院院长韦维说。

贵州师范学院智电双创团队实施的“农趣”项目,在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了省赛金奖、国赛铜奖的好成绩,该项目运用到实际,能提高贫困地区农民闲置土地的利用,增加农民收入。

如今,“农趣”已在石阡县中坝街道坪道溪村落地推广,帮助83户325人成功实现脱贫,实现了学生们设计这个项目的初衷:“用自己所学,帮助家乡父老过上富足的生活。”

以“师”为本强化育人功能

5月27日一早,黔西南州安龙县第一中学教师刘光书就带着工作室成员,赶往普坪镇中学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毕业于贵州教育学院(贵州师范学院前身)的刘光书,是贵州省首批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名师工作室,已经培养了近百名优秀年轻教师。

学生教学技能大赛

坚守着“办好师范”这个初心,贵州师范学院立足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对教师素养的要求,紧扣特色教育强省实施纲要,突出学校在贵州教师教育的“引领性、示范性”功能及特色,着力培养培训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教师和校长,全面深化师范生人才培养改革取得预期成效。

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以师范专业认证为抓手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研制,以师范生毕业要求为逻辑起点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推荐名师名校长担任师范生实践导师……一项项教改措施的有力推进,让贵州师范学院为全省培养输送了大量像刘光书这样的中小学名师、名校长。

随着教育部西部地区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基地、贵州省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的相继落户,贵州师范学院积极开展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等多项培训活动,近两年来为贫困地区培训校长、骨干教师1.5万余人次,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推挤教育扶贫,贡献出强劲的“贵师院力量”。

同时,学校还积极探索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和幼儿园建立“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机制,基本形成教师培养、培训、研究与服务的合作共同体,深化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培训模式,充分体现了“面向基层,服务基教”的办学特色。

教学实验

2017年,贵州师范学院与贵阳一中、贵阳实验小学等13所中小学建立了贵州省中小学名师联盟,“强强联手”支持贵州乡村教育发展;2019年,贵州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发展研究中心在贵州师范学院成立,与中小学名师工作室、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合作进一步深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更好地服务贵州特色教育强省战略,目前,贵州师范学院正全力冲刺申报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努力构建本科与硕士衔接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填补贵州新建本科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点的空白,积极做好“双一流”建设和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等重点工作,奋力为贵州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贡献力量。

扶贫帮扶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扶贫队队长“网红卖蛋哥”干正洋,为贫困村土鸡和鸡蛋打通了销售渠道,累计为贫困村销售农产品金额达20余万元;“治水书记”高强,帮助贫困村建起了一条长达700多米防洪渠,更建起了通往小康之路的民心渠;驻村干部潘雨,勇于承担脱贫攻坚重任,竭力为村民服务,解决生产生活困难,获评“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

他们都是贵州师范学院脱贫攻坚帮扶行动中的扶贫干将。

“网红卖蛋哥”干正洋为贫困村土鸡和鸡蛋打通了销售渠道

举全校之力,集全校之智,贵州师范学院创建了“1+1+N”集团帮扶模式,即除驻村工作队员以外,每一个帮扶村明确由1名校领导作为精准扶贫责任领导,明确由驻村工作队员所在部门或学院作为1个精准扶贫牵头单位,明确N个部门或学院作为精准扶贫帮扶集团参与到各个帮扶点开展工作,形成全员参与、共同帮扶、人人有责的扶贫工作格局。

与此同时,贵州师范学院还打出了教育扶贫、旅游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等“组合拳”,项项措施直击要害、分量十足:加大对印江校长、教师及干部培训支持力度,累计培训乡镇干部、中小学校长、教师2400多人次;提出“乡趣、乡情、乡愁”的乡村旅游景区发展思路,帮助制订旅游发展规划;实施3项全省首批高校服务农村产业革命科研项目,将科研成果转换为产业驱动……

2019年,贵州师范学院帮扶的铜仁市印江自治县峨岭街道办事处7个村全部脱贫出列,为印江通过国家验收“整县摘帽”贡献了师院力量和师院智慧。

学校党委书记石培新率队调研蔬菜基地项目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地理与资源学院、旅游文化学院相继与印江县教育局、自然资源局、文旅局签订合作协议,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切实做好帮扶印江“后半篇”文章。

石培新表示,贵州师范学院将深化“1+1+N”集团帮扶模式,发挥学校教育、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从点到面拓展帮扶项目,从短到长对帮扶项目进行延伸,从外到内提升帮扶品质,进一步提升帮扶实效,助推印江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活动日历
温馨提示

欢迎广大师生对学校网站的功能、栏目、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联 系 人:杨晓含

联系电话:85816683

电子邮箱:xcb@gznc.edu.cn

  • 精彩推荐
  •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