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新闻:中小学生进象牙塔玩航模做实验……贵州高校渐成重要科普基地!

时间:2020-09-11 18:12  点击:

 高校的科研和教育资源,是科技科普工作的重要力量之一。

  近年来,贵州各高校科普行动形式更加丰富、科普氛围愈加浓厚、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稳步推进,让更多的公众享受到科普公共服务“大餐”。

  讲科普 放飞科学梦想

  “起飞了,起飞了!”伴着孩子们的欢呼声,一架架航模飞机冲上贵州民族大学足球场上空,时而加速冲刺,时而翻转盘旋,8月29日,一场航模飞行表演的视觉盛宴精彩上演。

  “为什么不同的飞机起飞前在地上滑行的距离不同?”

  “遥控器是怎么控制飞机的呢?”

  “同学们,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飞机的内部结构。”

  在贵州民族大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来自省内的50余名中小学生开启了一趟体验科学探索之旅。

  航模飞机、机器人、VR眼镜、3D打印机,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们在参与中感受科技的魅力,在互动和实验中了解背后的科学原理。

孩子们认真听老师讲解航模飞机的工作原理

  “航模飞机真酷!我们自己可以制作吗?”小学五年级的田沅汶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大学校园开放的科技科普活动了,每一次新的体验都激起了他对科技的好奇心。

  “这样的活动只是多年来贵州民族大学进行科普教育的一个缩影。”贵州民族大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吴寿学老师介绍,贵州民族大学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贵州省科普教育基地、贵阳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基地,通过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开放高校资源,履行科普职能,让学生们在感受科技魅力的同时,给学生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高校有着丰富的科研资源、人才资源、教育资源,是很好的科普资源。高校在从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同时,充分利用好资源开展科普工作,服务社会和公众,这是高校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贵州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长夏五四说。

会跳舞的机器人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

 学科学 萌芽科技种子

  平塘二中的王同学这个暑假期间参加了由中国科协主办、贵州师范学院承办、贵州省科技馆协办的“参观科技展览有奖征文暨科技夏令营(贵州营)”线上活动,通过网络云展览、科普讲堂、科学实践等网络直播活动,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机器人与编程等一系列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有了初步了解。

  “如果只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介绍,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且不易懂的,实践应用和生活体验是科学知识快速普及的方法。”贵州师范学院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普团队成员、夏令营项目负责人余丽静介绍道,为了让营员更直观地体验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项目组将购买和自主研发的硬件设备分装成实验套件寄给营员,让营员在家就可以进行实践学习。

  “老师,我们按照您的指导已经完成硬件组装,但是怎么连接手机不能运行呢?”

  “我看看你们写的软件代码。”

  依托贵州师范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参加科技夏令营的每个同学都得到了专业的指导。

  “在学校里粗略地的学过一点C语言,但是语法总是不规范,觉得很难。”经过夏令营指导老师的专业指导,平塘二中的王同学完成了“我的e家”智能遥控家电装置。

  “云端科技赋能,让本次科技活动辐射到了更多偏远的地区,让这些对课外知识如饥似渴的学生们享受到了一样的科技教育。”贵州师范学院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普团队负责人马敏耀说:“做好贵州省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普服务工作,我们高校要利用好优质的师生资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传播科学知识,不要让学生们觉得科学知识晦涩难懂,浇灭科学种子萌芽的希望。”

  据介绍,贵州师范学院作为“贵州省R3UV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普示范基地”“贵州省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普服务平台”和“贵州省人工智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依托单位和“贵州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基地”挂靠单位,通过打造线上线下融为一体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科普服务模式,更好地推动贵州省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普服务工作。

中学生走进高校实验室,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科普小实验

  享开放 科普助创未来

  实验室是高校科教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贵州医科大学加大支持力度,科教资源开放程度越来越高。

  洗手前手上有多少细菌?用清水能洗干净吗?哪种洗手方式最干净?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意识到了公共卫生健康的重要性,养成了勤洗手等好习惯。

  为了能让公众能更直观地了解洗手前后手上细菌数的区别,贵州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室主任肖雁组织少量中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通过实验,让手上的细菌“显形”,让学生们真真切切看见细菌,了解细菌,懂得勤洗手的意义。

  在肖雁的指导下,学生们把实验条件分别设定为洗手前、清水洗、洗手液清洗、香皂清洗、肥皂清洗等。洗手前,先在培养基上按下手印,不同方式洗手后,分别再在新的培养基上按下新的手印。在培养基放进培养箱一天后,观察菌落情况。

  参与本次实验的南湖中学学生熊嘉瑞直观地观察到,洗手前的培养基最脏,里面已经布满了各种污染物。肖雁给同学们介绍,各种细菌在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洗手前、清水洗、肥皂洗,呈现出培养基菌落逐渐减少的状况。让同学们直观地了解勤洗手、正确洗手的重要性。

  “这次实验,让课本上的生物知识变得生动、直观。”生动的实验课堂让本就对生物医学很感兴趣的熊嘉瑞更加坚定了自己以后报考医学院的理想信念。

  “每年研究生实验结束后,为不浪费剩余的一些不能储存的实验试剂,我们实验室每年假期会招少量中学生到实验室进行一些相关的科普小实验。”肖雁介绍,通过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做实验,能让中学生更了解医学专业,同时激发他们对医学的兴趣,可以让他们提前做好大学及职业生涯规划。

  贵州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禹文峰主任认为,高校开放科教资源,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因此,贵州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还面向全省乃至全国医药卫生领域科研人员开放。通过开放科研合作平台,为研究生及本科开设实验教学课程及临床与实验室共建生物样本库等多形式合作模式,使得大批临床科研需求的医务工作者得到科研能力的提升及满足贵州省医药卫生行业研究人员进行分子生物学科学研究的需求。

  做好科技知识科普工作,进一步实现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贵州各高校以服务社会为己任,践行高校责任担当,让科普惠民更务实、更精准。

文\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肖知潞

编辑 施昱凌

编审 杨仪

http://jgz.app.todayguizhou.com//news/news-news_detail-news_id-11515115368681.html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活动日历
温馨提示

欢迎广大师生对学校网站的功能、栏目、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联 系 人:杨晓含

联系电话:85816683

电子邮箱:xcb@gznc.edu.cn

  • 精彩推荐
  •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