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诗不可说丨八月桂花遍地开,自是花中第一流

时间:2020-09-22 09:09  点击:

很难说桂花应该在花卉排行榜上位列第几,于是女词人便机敏地称为“第一流”。李清照肯定的是桂花的素洁、馨香和温柔,且与梅花、菊花对比,认为桂花是中秋花卉第一。李清照是由北入南的词人,这首词应当是她历经战乱迁徙到南方后的作品。她觉得,骚人屈原没有把如此美好的桂花写入诗句,简直不可理喻。或许,桂花的馥郁芬芳的确让她非常喜爱,她在一首《摊破浣溪沙·山花子》也有:“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词中的“木犀”是桂花的别名,李清照这是写了她的三种最爱,诗书、风景和桂花。

桂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别名还有:岩桂、月桂、木樨、九里香等,大致可分为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品系。

银桂,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桂”,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说:“江南木,百药之长。”《礼记·檀弓》曰:“草木之滋,姜桂之谓也。”但是,这两处所说的“桂”,很可能是指樟科植物肉桂而不是指木樨科的桂花。宋代苏颂等编撰的《本草图经》指出:“桂有三种:菌桂生交趾山谷;牡桂生南海山谷,桂生桂阳。”这里,“菌桂”“牡桂”和“桂”之中,或许才有了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桂花。

桂花入诗,始于南北朝。南朝宋代鲍令晖寄行人诗曰:

桂吐两三枝,兰开四五叶。是时君不归,春风徒笑妾。

这是一首代言体的思妇诗,清丽感人。写春光美好,却空房独守,以兰桂并提,有“遂恐时节晚,芳兰从此凋”的旖旎情怀。

南朝梁代简文帝萧纲《望月诗》有曰:“桂花那不落,团扇与谁装。”吴筠《灯》诗有曰:“能方三五夜,桂树月中生。”他们不约而同地写到了月中桂花。

图片来自网络

南朝陈代阴铿《奉送始兴王》有曰:“桂晚花方白,莲秋叶始轻。”南朝陈代张正见《山家闺怨诗》有曰:“山中桂花晚,勿为俗人留。”

而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庾信《咏春》诗曰:“逍遥游桂苑,寂绝想桃源。狭石分花迳,长桥映水门。管声惊百鸟,人衣香一园。定知欢未足,横琴坐树根。”他诗里的“桂苑”表明,这里的桂花,不是山野里的,而是人工移植或栽培的。且“人衣香一园”,满园芳香,花气袭人,让人流连忘返,在桂花树下弹琴啸歌。如此春色,的确可以吟咏再三,舞之歌之诗之。

咦,不是说“八月桂花遍地开”吗,为什么鲍令晖、庾信写到春天的桂花呢?

而写到春天桂花更有名的是唐代王维,他的《鸟鸣涧》大家都能背诵:“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写落花幽、月光冷、春山静、鸟鸣清,真是让人神往。

图片来自网络

而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春桂开花,我亲眼所见,更重要的是联系鲍令晖、庾信的诗作加以印证,王维所写即是春桂无疑。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也有记载说:“桂花三月开,黄而不白。”可为佐证。

王维《崔九弟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也写到了他所心心念念的桂花说:“城隅一分手,几日还相见。山中有桂花,莫待花如霰。”

“冷露无声湿桂花”是吟咏桂花的名句,出自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冷露无声湿桂花”表面上是写,夜深了,露水打湿庭中的桂花。这是诗人眼中所见。但诗歌题目表明是在写“望月”,因此,此句暗含的意思是,那月宫中,凄清孤寂,冷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吧!这是诗人心中所想。而且,诗人所见所想,巧妙融合,天衣无缝,韵味悠远。

图片来自网络

月亮和桂花树的渊源,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曰:“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这最早描写吴刚伐桂的文献。但“吴刚伐桂”的神话传说,唐人是熟知的。明确运用这一典故的,有李贺《李凭箜篌引》之“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以及李商隐《同学彭道士参寥》之“月中桂树高多少,试问西河研树人”等。

而据《太平御览》引《淮南子》“月中有桂树”之说,则月亮之中有桂花树的观念,或起源于西汉。三国时代曹植《桂之树行》也把桂花树与修仙直接联系起来,“桂之树……扬朱华而翠叶……得道之真人咸来会讲仙……下下乃穷极地天。”晋代虞喜《安天论》记载:“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见仙人之足,渐已成形,桂树后生。”桂树加之嫦娥、玉兔、蟾蜍等说法,这应当是出于古人对月亮上阴影图案的细致观察和美好想象,久而久之,流传开来。

图片来自网络

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八记载:“木犀,有红黄白色者……高宗在德寿宫赏桂,尝命画工为岩桂扇面,仍制御诗分赐群臣亲王云:‘秋入幽岩桂影团,香深粟粟照林丹。应随王母瑶池宴,染得朝霞下广寒。’杨诚斋《咏桂花》诗云:‘尘世何曾识桂林,花仙夜入广寒深。移将天上众香国,寄在梢头一粟金;露下风高月当户,梦回酒醒客闻砧。诗情恼得浑无那,不为龙涎与水沈。’华岳诗曰:‘西风吹老碧莲房,万壑风流坼麝囊。谩与篱花争晓色,肯教盆蕙压秋芳?月中有女曾分种,地上无花敢斗香。要识仙根迥然别,一枝开傍御家墙。’《咏落英》诗:‘净扫庭阶衬落英,西风吹恨入蓬瀛。人从紫麝囊中过,马在黄金屑上行,眠醉不须铺锦褥,妍香还解作珠缨。官娥未许填沟壑,收拾流苏浸玉罂。’”宋代方蒙仲《木犀》诗曰:“灵根久向月中栽,不信天香坠下来。自是人间与天上,一般种子一齐开。”宋代郑刚中《小饮木樨花下》有曰:“上下秀色中,木樨寄孤芳……明朝整冠坐,开卷书亦香。”宋代方岳也有《木犀》诗曰:“叶叶寒清粟粟黄,何年月斧落吴刚。秋风误到人间世,幽壑难藏天上香。渺立尘氛群玉府,独餐沆瀣碧云乡。生来不并凡红紫,合在蟾蜍砚滴旁。”

这些诗文,较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的桂花文化。因为信仰桂花来自月宫,所以桂花也有“天香”的雅称,又因桂花花朵大多是金黄色的,像是粟米的样子,所以又别称“金粟”。

再者,因古代士子科考及第堪比一步登天,所以高中进士又称为“折桂”或“蟾宫折桂”。因此,方岳诗中的“生来不并凡红紫”之“红紫”,是指身穿“紫”“绯”官服、位高权重的大臣。最后一句“合在蟾蜍砚滴旁”,是说要勤读苦攻,蟾宫折桂当自蟾砚苦读起。

蟾蜍砚滴,出土文物证实,汉代就有。宋代刘克庄有《蟾蜍砚滴》诗曰:“铸出爬沙状,儿童竞抚摩。背如千岁者,腹奈一轮何。器蛟瓶罂小,功于几砚多。所盛涓滴水,后世赖馀波。”而蟾蜍砚、蟾蜍砚滴的秘密就在于——蟾宫折桂!

图片来自网络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再看看辛弃疾的词《瑞鹤仙·黄金堆到斗》:

黄金堆到斗。怎得似、长年画堂劝酒。蛾眉最明秀。向水沈烟里,两行红袖。笙歌撋就。争说道、明年时候。被姮娥、做了殷勤,仙桂一枝入手。

知否。风流别驾,近日人呼,文章太守。天长地久。岁岁上、乃翁寿。记从来人道,相门出相,金印累累尽有。但直须,周公拜前,鲁公拜后。

其中的“仙桂一枝入手”,再加“金印累累尽有”,或故为狂放语,或隐隐然心有不甘,或坦然磊落。千载之下,稼轩居士高歌,几人会,曲中意。

桂树、桂花与爱情也是密切相关的。汉代《古绝句》诗曰:“南山一桂树,上有双鸳鸯。千年长交颈,欢爱不相忘。”三国时曹丕《秋胡行》有曰:“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俯折兰英,仰结桂枝。佳人不在,结之何为……佳人不来,何得斯须。”诗中三称“佳人”,情殷殷,意切切,缠绵婉约。曹植《浮萍篇》也有:“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新人虽可爱。无若故所欢。”

隋代江总《七夕诗》有曰:“汉曲天榆冷,河边月桂秋……此时机杼息,独向红妆羞。”这是把桂花树作为牛女相会的环境和背景,既点出时序,又使得画面弥漫着甜腻的芳香。

宋代何橘潭《木犀》诗曰:“露洗金虫一半开,层层碧玉映楼台。西风昨夜吹香过,人在栏干待月来。”人儿在栏杆处,待月?待桂花香气?待心上人?

图片来自网络

宋代康与之《金菊对芙蓉·梧叶飘黄》词有曰:“木樨开后,不应误我,好景良时。”宋代邓肃《江城子·酒阑携手过回廊》词曰:

酒阑携手过回廊。夜初凉。月如霜。笑问木樨,何日吐天香。待插一枝归斗帐,和云雨,殢襄王。

如今满目雨新黄。绕高堂。自芬芳。不见堂中,携手旧鸳鸯。已对秋光成感慨,更夜永,漏声长。

邓肃的这首词写得很感伤——上片的美好,却是往日时光,是禁不住的回想!而给这回味增添美好的,正是桂花的芬芳。下片点明“秋光”里的“感慨”,漏声倾诉心声,夜长不如情长!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七)》有曰:“亭亭凌风桂,八干共成林。”陶渊明本句所指,是《山海经·海内南经》记载:“桂林八树,在贲隅东。”东晋郭璞为《山海经》的这一记载作注说:“八树而成林,言其大也。”古代,“八桂”代指桂林郡,现在,“八桂”指广西。

《红楼梦》里多次描写赏桂花、插桂花,还多次提到梳头用的“桂花油”。而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里居然记录有个制作“香发木樨油”的“古方”:“采桂花半开者,去茎蒂令净。每花二升,用真麻油一斤,轻手拌匀,纳磁瓶中。用油纸紧封器口,坐釜中汤煮一饷。持起顿燥处,十日后掀出。用麻布滤绞清油,封闭紧密收之。愈久愈香。或用菜子油亦可。”怎么样,学到没有?

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金风送爽来,桂花遍地开。如诗如画,翠玉金粟;如梦如幻,馨香氤氲。一起来吧,让我们学学李清照,赏桂花,品诗文,“开卷书亦香”。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活动日历
温馨提示

欢迎广大师生对学校网站的功能、栏目、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联 系 人:杨晓含

联系电话:85816683

电子邮箱:xcb@gznc.edu.cn

  • 精彩推荐
  •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