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贵州高原民族文化的大美乐章

时间:2016-09-02 09:37  点击:

——评贵州师范学院刘大泯教授近期系列研究成果

孙秀华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全省有48个民族,其中世居少数民族就有17个,贵州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是我国民族多样性的代表省区。今年以来,贵州著名的民族文化研究专家刘大泯、王义相继推出两部深入研究剖析贵州本土文化的著作:一本是年初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39万字的《贵州傩戏文化研究》,另一本是今年6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42万字的《贵州民歌艺术论》。两部书稿公开出版发行后,相继得到了文化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7月1日贵州日报《文化评论》头条载文指出:《贵州民歌艺术论》是贵州民歌研究领域的第一专著,是贵州民歌艺术研究领域重要成果。8月23日《人民日报》专文评价《贵州傩戏文化研究》一书,认为这一重要成果对于建立以贵州为中心的中国傩戏文化带系统化研究与保护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一、《贵州傩戏文化研究》傩戏文化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撑

傩戏被誉为中国的戏剧活化石,是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的傩戏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有多个县区的傩戏荣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德江县还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傩戏之乡。刘大泯等撰写的《贵州傩戏文化研究》一书,在充分剖柝贵州傩戏文化源流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贵州及周边省区关于傩戏文化研究的文献,并进行了中肯与深刻的研究述评。该书还运用社会学、政治学、民族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深入探讨贵州傩戏文化与湖南、四川、广西、云南、重庆等省市的傩戏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建立以贵州为中心的傩戏文化带的设想,并就如何建立贵州傩戏文化带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及建议。在研究过程中,该书还运用丰富的图片、典型的人物事例、传统的傩戏剧本等进一步呈现傩戏文化综合性,使傩戏文化研究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努力将学术性与知识性,艺术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保证了该书的研究质量。

《贵州傩戏文化研究》一书认为:“近年来,贵州傩戏文化系列研究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贵州傩文化系列在复原历史方面有着其他任何档案、文献资料无法取代的价值。从历史记录的广度而言,贵州傩文化系列提供了相当广阔的空间。对于人类的活动,即使再详细的文献、档案,也只能记录其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缺少有血有肉的个案记录。”正如刘大泯2015年领办的省级艺术研究重点课题——贵州傩戏表演相关问题研究招标序言中指出:贵州延续2000多年的傩戏表演文化提供了鲜话的人文资料,补偿了文献研究的不足与遗憾。

傩戏是傩文化的载体。贵州傩文化蕴含着久远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很高的文化欣赏和学术研究价值。《贵州傩戏文化研究》一书中指出:“贵州傩戏文化艺术,由于表现出较重的巫的成分及众多神灵的形式,因而被认为是傩文化中最为古老和完整表现形式之一,其中蕴藏大量丰富的原始戏剧文化雏形信息,是十分难得和珍贵的。贵州傩戏的表演艺术和面具艺术比起周边的省区同类艺术更古老、更具地域的独特性和历史的久运性,也更粗犷豪放、更具原生态特征,因而更有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同时,贵州傩戏表演文化是中国傩戏表演中最为完整、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该书进一步指出:“建立以贵州为中心的傩戏文化带,一方面为丰富中国西部的傩戏文化的学术研究,另一方面是为当地打造贵州傩戏文化带提供了理论支撑,最终为促进傩戏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科学开发及利用的目的。”可见,《贵州傩戏文化研究》一书的出版对中国傩戏文化研究的推动同样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贵州民歌艺术论》是贵州民歌艺术研究领域重要成果

贵州是民族民间文化的大省,除傩戏文化外,民歌艺术更是一大奇葩,贵州侗族大歌的“多声部”演唱形式,改写了中国的音乐教科书,并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刘大泯、王义撰写的《贵州民歌艺术论》一书,作为贵州民歌艺术研究的第一本专著,书中理清了贵州民歌的历史、现状、种类、特征和功能等等,深入研究了各类民歌的艺术特点,进而思考贵州民歌的传承及保护、发展,是一部翔实完整的研究著作。《贵州民歌艺术论》一书还将贵州的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水族等主要民族的民歌作了深入的分析,将其艺术特征鲜话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另外,该书关于贵州民歌的保护及侗族大歌走向世界思考等,深谋远虑,极具学术参考价值。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越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越具有现代的传播价值。《贵州民歌艺术论》一书研究认为:贵州民歌种类丰富,体裁多样,民族文化多元,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自然风光秀丽,是贵州民歌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天然温床。两位专家长期从事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研究,在撰稿期间深入全省各个地区采风,走村访寨,收集整理了上万首各民族歌谱歌词,书中将“汉族山歌、苗族飞歌、侗族大歌、布依族八音座唱、土家族高歌、彜族火把节对歌、水族双歌”等呈现给广大读者,成为多彩贵州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总之,该书不但展示了贵州民歌文化研究最新成果,而且还展示了贵州丰富的民歌文化资料,可以说该书是贵州民歌艺术研究的学术里程碑,为贵州乃至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及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植根于贵州高原大地,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及传承鼓与呼

除上述两部代表作品外,刘大泯作为民进贵州省委副主委、贵州师范学院教授、贵州文化与教育合作研究院院长,把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作为自己重要使命,研究成果喜人。近年来,相继完成贵州原生态文化和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贵州公共文化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贵州古树落现状及其保护研究和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研究等课题。作为贵州省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十年来多次在政协各种会议上呼吁保护贵州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另外,刘大泯还在担任贵州文化音像出版社社长、中共贵州省委机关刊《当代贵州》执行主编期间出版的专著《寻找精神的家园》和《山国之魂:贵州文化旅游观察》两本书,从多视角和全方位高度理性展示了贵州的优美地域、古朴文化、发展思路和未来这景。作者涉猎面十分广阔,从贵州民族民间文化评价、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贵州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等,笃显了其目光的穿透性,思考的独特性,给人深受启迪,耳目一新之感。

百尺竿头,胜景扑面!让我们期待刘大泯教授更丰硕的成果!

作者简介:刘大泯,1966年4月出生,贵州遵义人,编审、教授。现任贵州师范学院学报执行主编,贵州文化与教育合作研究院院长,民进贵州省委副主委(副厅)。自1988年7月从贵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主要从事文化及传媒研究,出版过4本学术专著。相继担任过贵州省人事厅《人事世界》杂志编辑部主任,贵州省政协《文史天地》杂志社社长助理,中共贵州省委《当代贵州》杂志社中旬刊执行社长,贵州文化音像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等职。同时还是贵州省政协十届、十一届委员,省第二批甲秀文化人才,省十一次社科奖评委,省经济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活动日历
温馨提示

欢迎广大师生对学校网站的功能、栏目、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联 系 人:杨晓含

联系电话:85816683

电子邮箱:xcb@gznc.edu.cn

  • 精彩推荐
  •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