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我校微塑料领域高水平研究成果在自然指数(NI)期刊公开发表

时间:2024-03-01 10:56    点击:
备案编号:2024030101撰稿单位:地理与资源学院发布单位:党委宣传部
技术录入:杨晓含责任编辑:周煜

本网讯 塑料制品为人类生产及生活提供了巨大便利,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废弃物管理,大量塑料废物最终进入海洋、陆地生态系统,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分解成微塑料(直径小于5 mm的塑料碎片)。在微塑料污染已被证实存在于陆地、海洋乃至大气生态系统中,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由于陆地生态系统比海洋生态系统更有可能成为微塑料的汇,对土壤中微塑料污染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碳(C)和氮(N)作为土壤中重要的能量和营养元素,支撑着土壤中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发育。然而,微塑料可能通过改变土壤性质从而影响土壤中C和N的有效性。因此,研究微塑料如何影响土壤C、N循环对预测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土壤的C、N动态及其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校地理与资源学院贵州省流域地理国情监测重点实验室青年教师向仰州等联合多名专家、学者采用数据整合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了土壤C、N动态对于微塑料的响应以及不同土壤性质、微塑料性质和实验条件对上述响应的调控。结果发现温度高于27 ℃时,微塑料会增加土壤中硝态氮的浓度,这一发现与特定的土壤性质和实验条件有关,强调了全球变暖的影响。重要的是,微塑料类型是土壤硝态氮浓度最重要的影响因子,而土壤铵态氮浓度主要受土壤质地和微塑料类型的影响。另外,微塑料添加会导致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以及植物根生物量的增加,还会导致净光合速率的降低。微塑料添加对土壤呼吸和植物地上部生物量并没有显著的影响。研究还强调了微塑料性质和土壤性质会强烈影响土壤C动态对微塑料添加的响应(图1)。

以上成果表明,微塑料通过改变土壤性质影响土壤C、N循环,并且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这种影响的强度可能会有所增加。此外,微塑料的性质、土壤性质以及环境因素可能会间接地调节土壤C、N有效性对于微塑料污染的响应。因此,采取合理的策略来缓解微塑料污染对陆地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是非常迫切的。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环境科学领域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自然指数期刊,影响因子11.4》、《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Top期刊,影响因子13.6》。

文/图 地理与资源学院 审核/王万强

1.微塑料对土壤碳动态的综合影响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活动日历
温馨提示

欢迎广大师生对学校网站的功能、栏目、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联 系 人:杨晓含

联系电话:85816683

电子邮箱:xcb@gznc.edu.cn

  • 精彩推荐
  •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