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校园新闻应该怎么写才够吸引人?记者在进行新闻写作时要保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是最大的要点,同时又如何让校园新闻具有吸引力?针对校园新闻采写的种种问题,中国青年报记者、贵州记者站站长白皓为我校师生通讯员作了解答。
12月20日,我校2016年新闻培训讲座在我校道德讲堂开讲。白皓以“校园新闻策划写作漫谈”为题给我校师生作了一场生动有趣而富有深度的讲座。我校各学院、各部门通讯员,文学院、经政学院、历社学院学生代表,大学生记者团及广播电台全体同学近200人参加讲座。校宣传部部长邹晓青主持讲座。
白皓带领全场同学由浅易深的探讨了“对新闻的认识”、“新闻线索是内容生产的生命”和“校园媒体人应该关注什么”三个问题。
“我们不是新闻的生产者,而是新闻的搬运工”,校园媒体要有主人翁意识,要学会准确的传递新闻事实。他通过分享自己大学时采访食堂的事例,生动的向在场师生展示了新闻真实理性的重要性并引发共鸣。在对校园媒体的自我定位时他说道,校园媒体人要做学生的喉舌、老师的喉舌和学校的喉舌,要用自己的身份去影响青年群体的舆论。
在谈及新闻稿的撰写时白皓说,“我们必须用脚去采访,这决定一个稿子可能的影响力”。只有真正到达现场,深入了解之后,才能对整个事情做一个还原,才能对这个新闻进行一个“搬运”。关于校园媒体自我心态的把控,白皓认为,校园记者应该端正自身的感情和态度,不要把自己当作这个世界的“审判员”。同时,他还把自己从校园走到社会中所积累的经验分享给在座的师生,给予了我校校园媒体人借鉴和学习的方向。校园媒体人应该关注的是校园的重大事件、异常的动态和背后的深思,不仅要关注到同学们的心声,政策性事件的解读、注意伪命题和感性认知,还要以客观的、理性的、记录历史的态度去做新闻。
讲座末尾,白皓以“无论媒介渠道怎么变,只要媒体人的初心不变,我们就永远不老”为结语,为本次讲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此次培训让我校师生通讯员收益颇丰,也更激发了大家对新闻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并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牢记作为一名通讯员所应有的责任,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一名通讯员应有的作用,努力为学校的宣传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文/大学生记者团 陆怡如 肖洋 图/ 刘国威 审核/邹晓青

邹晓青主持

白皓精彩授课

培训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