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指示精神,5月20日,贵州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任洁率队赴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贵阳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思政课例展示暨第十二届“共享校园活动”。贵州省民宗委文教宣传处处长曾玲,贵阳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姚红路,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贵阳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马朝辉等领导及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百余名师生共同参加。
本次活动涵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思政课例展示,与我校实习学生交流座谈、开展就业宣讲及访企拓岗等重要环节。
活动伊始,任洁副校长致辞,她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贵州师范学院作为贵州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牵头单位,始终围绕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工作主线,与全省思政人开展积极有效的探索,取得可喜成绩。她强调,本次活动是贵州师范学院与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贵阳学校校际协同育人的又一成果,通过整合大中小学资源优势,贯通师范生职前培训,新任教师职后提升链条,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与实践,开辟新维度新视角。
贵州省民宗委文教宣传处处长曾玲在讲话中强调,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通过“讲好三个故事”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各族师生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
贵阳市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姚红路在讲话中强调,全市思政课教师要坚定不移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注重内外协调,推进学校“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和网络“云课堂”协同发力,深入推进思政课内涵发展,持续提升思政课吸引力感染力,切实增强思政课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贵阳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马朝辉在讲话中表示,建校五年来,在省市各级主管部门和教育集团总校的支持指导下,在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已经成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品牌。未来,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选题,突出特色,积极融入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上午,师生共同观摩了贵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系主任吕超老师的思政课例展示及我院实习生代表叶雯同学的思政课例展示。吕超教授以“五个共同”为课程主线讲述了一家三代接力护边的故事,叶雯同学围绕“发展基层民主,破译‘村BA’出圈的密码”以现场教授一堂思政课的形式汇报本次实习成果。
随后,任洁副校长与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实习学生及实习指导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座谈。在细致聆听学生们汇报及实习指导老师反馈后,任洁副校长对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及实习指导教师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她指出,作为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贵州省)建设的成员单位,两校进一步深化合作,携手推进贵州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了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核心作用,全面提升了思政育人的成效。同时,她鼓励实习学生要珍惜实习机会,主动向实习指导老师学习,努力将所学知识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会上,任洁副校长还详细地了解了实习生目前职业生涯规划,并对学生进行逐一指导。她强调,每个人的职业选择均是人生旅程的关键一步,同学们应当结合自身兴趣爱好,优势目标等及早规划职业,在校期间多练就过硬本领,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竞争优势,方能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精准发力,在职场中绽放华彩。
下午,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贵阳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彭冠雄,做“拥抱能者为师的时代”的主题发言。他阐述了学校作为随时代演变而发展的客观实体,是连接教育的过去与未来的重要载体,揭示了未来教育“能者为师”的教师职业特质。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贵阳学校思政课教师胡红做展示课,题目为“寻根·铸魂·破题·传薪——从贵州特色文化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本次活动是深化师范院校与中学教育交流合作的关键举措,通过大学教授深入中学课堂授课,大学生与中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以及实习学生与中学教师携手策划并实施主题教育活动等多样化形式,为我校学生揭示了职业发展之路,以创新的视角和思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深入探索。学校将持续探索人才培养路径,加强与更多中学的交流合作,拓宽合作渠道,丰富合作形式,共同打造更具活力和创新力的思政教育生态,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图文/孟令怡 审/杨成友

贵州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任洁致辞

贵州省民宗委文教宣传处处长曾玲讲话

贵阳市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姚红路讲话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贵阳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马朝辉讲话

课程展示

贵州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任洁与实习生座谈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