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 用艺术感动大山里的留守灵魂——来追寻乐·绘团队的公益旅途

时间:2019-06-21 18:47    点击:
备案编号:2019062109撰稿单位:宣传部发布单位:宣传部
技术录入:周煜、陈季春责任编辑:冯建国

 

本网讯 2019年3月起,由教育科学学院实验室主任、心理学副教授吴俊华和教育科学学院团委书记张源,以及学前教育美术类课程主讲教师龙雪梅指导,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卯明月负责带领的乐·绘团队开始了他们的公益课题之旅。

“乐·绘”项目组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中提到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为指导思想,聚焦留守儿童艺术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将红色文化融入到基础教育之中。这个团队,他们历时三年,成功举办零基础油画等活动百余场。是他们,背着颜料从南明区到贵州大山的角落,不论艰辛,只为那些需要陪伴和关注的留守儿童们带去认识艺术,感受艺术的机会。

有心相聚一路你我

乐·绘团队的成员来自不同的专业,他们的创立,一开始就是通过老师引荐,学妹学长之间联系,一个拉着一个建立的。团队的负责人卯明月是2017届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现任贵州师范学院春晖服务社主席,通过老师引荐,她开始了这场活动的准备。首先她邀请到了同专业的学长吴炜庆翔、学妹文诗宇,再通过学长学妹们联系到了其他有心的成员。团队成员八个人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相聚到一起,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这个项目很有意义。

组建团队之后,项目组开始了他们的项目实践旅途,到目前为止,他们一共走了十二个站点,两千多公里。卯明月说:“公益就是一个圈子,走进去了你就会发现很多人需要帮忙,你可以为他们做很多事情,但前提是你得走进去。”所以团队八个人走进去了,于是互相扶持,坚持不懈的走在为大山深处那些孩子们送去温暖与陪伴,艺术与色彩的路上。他们在学校里一起无数次的探讨和规划,在去的路上一起克服旅途的艰辛,到了站点,由于经费和条件原因多是自己带着“装备”在教室里面打地铺一起睡的。他们在陪伴孩子们的同时,也成为彼此之间互相依靠的人。

从心出发载光而归

乐·绘虽然是一个学生研究申报的一个课题,但不同的是这个课题不是由课题到公益,而是由公益到课题的一个过程。指导老师张源是最先想到这个项目的,因为她自己本身一直在关注公益、参与公益活动。一开始她也犹豫,这个项目做起来在资金、学生安全方面都要冒很大的险。她说:“他们每次出去做活动我都会非常担心,直到听说他们回来了,不管回哪,哪怕是回到活动室睡觉,起码进学校了,我才安心。”

每次去到的站点都是山路崎岖,有时候车会在路上出现一些故障,到了学校,条件也很艰苦。但是这个团队的每个人依然不辞辛苦,背着颜料画笔走完了十二个站点,正如张源老师所说,艺术是平等的,并不是因为穷就没有资格学习艺术,所以他们想把艺术带给这些孩子,让他们感受艺术的魅力,在他们心中种下艺术的种子。吴炜庆翔说:“受到卯明月的邀请,我觉得这个项目很有意义,我加入了他们,一起去给予孩子们艺术梦想。”虽然路途艰辛,规划也很困难,作为在校大学生的他们却依旧坚持在路上。

满心牵挂化力前行

“这些孩子的身上并没有什么消极符号,相反,他们的内心对未来都是热情和向往”,吴炜庆翔说。他经常会给孩子们拍照,但他不喜欢摆拍孩子,在他的镜头下,他发现,这些孩子的笑容都来自心底。在社会的认知上,留守儿童总是被贴上消极的符号,但乐·绘团队却发现他们在小时候,和普通幼儿园的小朋友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摘掉社会上这副有色眼镜是需要巨大力量的,他们能做的,只是力所能及,全力以赴,并一直坚持。每次活动结束离开站点的时候,孩子们对团队的每个人都是不舍的。

文诗宇说:“有一次有一个孩子打电话问我们什么时候再去,当时我们要去另一个站点,就跟他说这个星期去不了了,然后那个孩子就说那下个星期再打给我。”虽然他们走完了十二个站点,但他们都表示会继续这个活动,为了召集更多的人投入到这份送艺术送温暖的活动中,他们也办了画展,进行了一系列的宣传,同时他们也得到了很多机构的帮助,如壹基金、贵州省慈善总会、贵州省扶贫助学促进会、贵阳市众益志愿者服务发展中心、百年聚等。他们没有停止他们继续公益的步伐,因为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还在等着他们。

艺术不分贫贱,乐·绘团队背起的不止是颜料画笔,是那些孩子们的梦想和彩色的童年。

文/大学生记者团戚海婷常孝薇  图/乐·绘团队提供 指导老师/赵利平    审核/邹晓青

团队成员给留守儿童拴罩衣,避免颜料弄到衣服上

团队成员清点物资

团队正在调制颜料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活动日历
温馨提示

欢迎广大师生对学校网站的功能、栏目、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联 系 人:杨晓含

联系电话:85816683

电子邮箱:xcb@gznc.edu.cn

  • 精彩推荐
  • 热点阅读